大学生食品安全(热点研究8篇)之第三篇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赣南医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发现,其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对当前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不少学生在食品购买行为方面出现乐意选择从街边小摊贩处购买食品等不良现象,故提出了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大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的举措,如通过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模拟演练、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等,希望以此为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进平安校园的创建。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大学生,自我保护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害、无毒,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慢性危害、亚急性危害以及急性危害[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食品市场空前繁荣,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障食品安全,让人民吃得放心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除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者要加强监督管理外,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也对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新时代战略意义。本文通过调查赣南医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下大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的举措,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赣南医学院2019年9月在读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取。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匿名调查研究对象的食品安全认知、态度和行为等现状。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问卷,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赣南医学院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满分为16分,平均得分只有8.29分;食品安全态度尚算积极,80%以上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会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及其相关信息,但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有所好转缺乏信心;在食品安全行为方面,约48.9%的大学生仍然乐意选择从街边小摊小贩处购买食品。调查结果显示,有必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进平安校园的创建。
2 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举措
2.1 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心理教育及法律宣传教育等课堂内外教育
通过开设《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与食品安全心理防范》等选修课形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与心理的课堂教育。该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规范食品购买行为,还会使其有意识地关注食品安全信息,如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农兽药等化学残留物质、防腐剂或色素等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产地、厂商及经销商信息,盐、糖、脂肪等含量,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使用情况等[2]。提倡大学生尽量到政府监管的重点场所,如商场超市、农贸超市等购买食品,不要贪图便宜到流动摊贩和小商小贩处购买食品,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购买到不合格食品的机率[3]。
201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修订,健全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完善了监管处罚制度,明确了生产责任,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学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在校园公共场所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课外法制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2.2 制定食品安全事件预警机制,进行模拟实战演练
为增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忧患意识,学校需制定校园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并且不定期进行食品安全事件模拟演练,指导大学生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如何进行规范应对——从容不迫、忙而有序,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不至于在真正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出现恐慌。
2.3 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都会不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就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讲座与介绍,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多种渠道。高校应成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小组,在大学生就餐场所或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通过张贴海报、设置电子显示屏或发送微信、公众号消息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让大学生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了解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孙长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温钏艺,翟亮亮,刘爱军.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自我保护行为综述[J].中国食品与营养,2017,23(10):25-28.
[3]耿莉萍.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及其自我保护和维权方法[J].中国食品,2013,9:68-71.